《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案 —— 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一小 张云飞教材简析:本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由于对周围树木的乱砍伐,导致土地裸露,最终在一场大雨之后完全消失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不会有太大的难度,而他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正逐步加强,相信学习过程会比较顺利。教学目标:1、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2、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道理。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学方法:观察、批注、朗读、想象、交流教学准备: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森、郁、山谷、森林”等生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老师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先来看看我们的第一个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提示了本课要学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习达成学习目标(1)a、 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黑板上的词语(指名读此学习目标)b、 出示自学指导(师读)(1)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认为难读的可以注上拼音,多读几遍。(2)把这些字词读一读,读准、读顺。c、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及自学指导进行自学。d、 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这些词语,纠正读音。e、 学情检测(1)指名读词语。(预设:如有读错的词语,请生指出并教读。教师标注易错字读音)(2)开火车读。(3)齐读词语。(设计意图:由老师明确学习词语的方法,学生付诸于行动,这样有利加强他们的切身体会,进而内化成一种学习习惯、能力。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测,达成目标。)过渡:生字大家读得非常好,那么课文呢?是不是也能读的既正确又流利。我们接着进入第二个学习目标。2、 学习达成学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