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8篇)VIP免费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8篇)_第1页
1/14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8篇)_第2页
2/14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8篇)_第3页
3/14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 8 篇) 文秘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章的写作服务,联系电话:400-012-1855 (篇一)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但在习近平同志看来,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中的贫困”。一方面由于缺乏行动指南而陷入思路贫困或思想贫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动的价值目标和人生信念而陷入信念贫困。这本书之所以取名《摆脱贫困》,意在突出语义双关,强调摆脱物质贫困必先摆脱思想贫困,而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 其一,摆脱思想贫困就要解放思想,自信自尊,崇尚行动,实事求是。为了克服闽东地区长期贫困造成的怨天尤人的消极情绪和人穷志短的自卑意识,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弱鸟先飞”的辩证法,鼓励看到闽东长处,弘扬闽东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强调集中力量搞“经济大合唱”;强调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内因,立足长远,“不图虚名讲实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推动“渐进、累积式的变化”。这本书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典范,也为闽东乃至所有读者注入了行动至上的精神正能量。 其二,摆脱信念贫困就要“把心贴近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和勤政爱民的道德修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始终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书中对党的建设、反腐倡廉有大量论述。在他看来,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政治立场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官伦理与道德修养,其核心在于有爱民之心。因此,他不仅强调“知与行合一”,而且强调“心与行合一”。他结合群众路线方针,对儒家典籍中的格言与官箴做出了新阐发。这本书既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典传统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一本当代中国的“新官箴”,对于党员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勤政实干,爱民为民,都具有持久的教育意义。 其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摆脱“头脑中的贫困”,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文化自觉和文明自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物质贫困,但有些第 1 页 共 14 页人却自觉不自觉中再次陷入了“头脑中的贫困”。西方历史终结论变成了新教条,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整顿党的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起文明复兴的使命,都需要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今天重温《摆脱贫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篇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对于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习总书记指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摆脱贫困》有感(共8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