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全新语文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 作者:程学军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978 更新时间:2007-1-7 -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有其独特优势:它学时多,跨度大,纵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伴随着学子度过创造欲望萌生,勃发的年龄段,最有可能成为他们创造的良师益友;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的教学环节,正是这些环节为学生提供最具个性化的,最富创造性的学习空间;以汉语为载体的"语文的情感性,艺术性 ,审美性和汉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灵活性给了语文以想象的空间,以创新的魅力."而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变成了可能和现实,而且是一种工作的必然。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高点。能否建立一套适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评价制度,是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求语文教学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新的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评价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变革评价方式,开发学生学习途径评价多元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新的语文课程评价理念主张评价的多元化和互动性。评价多元化,可以是针对问题的多元化,也可以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还可以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互动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也可以是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这样,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性评定,既让学生获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而能够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变革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变只关注结果为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变主体和评价方式的一元化为多元化。教学时,我们可透过课文优美语言的本身,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揣摩,品味语言美;通过优美的文辞,让学生审视高远素雅的画面,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祖国河山壮美而喜悦的感情。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描绘了深秋季节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诗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不但贴切传神,而且创造了一个清新、幽美、静谧的境界,沁人心脾。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