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橘子》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都在大胆创新,意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今天语文课上教的是第十一课《两个橘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处小小的火花,我细心地发现了并且将它们擦亮,点燃了。根据学段目标,二年级的教学主要以字、词语作为重点。因此,我就抓住表现人物心理的“连蹦带跳”理解兄弟俩得到零用钱的高兴,结合学生的实际,拓展当自己得到零用钱后都做些什么,教育学生要珍惜父母的辛苦,做一个有心的孩子。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示理解“琳琅满目”的意思,走进生活加上想象大胆的说话,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了答案,在体验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学习 3——6 自然段时,主要抓住哥哥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体验人物的性格。把文中的重点句式作为重点的理解,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配上美妙的音乐,渲染了气氛,使每一位学生都进入人物角色,体会感情。最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弟弟看到哥哥的做法,也受到了感染,他会想些什么呢?我就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弟弟感到后悔,有的说弟弟为学到了知识,受到教育而感到高兴。同时自己的收获也无限。在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处于霸主地位,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我觉得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独特的理解,我们应该珍视,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感受的同时,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能为孩子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读书时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发现,我是轻描淡写教师的一言堂还是完全交给孩子自己解决?我想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成长,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没有给学生统一的结论,没有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而是把个性体验留给了学生,不苛求统一的答案,追求的是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