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建设扶贫专项工作总结 年初,根据《XX 省基础设施建设等 10 个扶贫专项方案》(川委厅(2015)23 号)和《xx 市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聚焦 xx 个脱贫村的攻坚目标任务,结合我县新村建设扶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xx 县 2017 年新村建设扶贫专项实施方案》,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情况 为完成 xx 个脱贫村 xx 人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结合我区新村建设扶贫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巴州区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方案以 xx 个脱贫村为重点,紧紧围绕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统筹推进贫困村新村建设工作。规划建设“巴山新居”聚居点 xx 个,聚居农户xx 户 xx 人,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xx 户涉及 xx 人(含廉租房 xx 户涉及 xx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xx 户涉及 xx 人。同步推进非贫困村未被项目覆盖的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二、完成情况 今年,共计新建 xx 个、续建 2016 年 xx 个新村聚居点,总面积 xx 万平方米,聚居农户 xx 万户 xx 万人。同步推动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全年共计改造农村危旧房任务 xx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 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 xx 户,其它交叉一般贫困户xx 户。 三、经验做法 (一)把好选址设计关。在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和生产生活习惯,在符合乡、村规划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做到“三靠近、六不选”。“三靠近”,即靠近景区、靠近园区、靠近产业基地;“六不选”,即有地灾隐患的不选、纳入生态功能区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在风格上,坚持“特色鲜明、空间协调”,突出“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生态”四个特色。坚持“一村一第 1 页 共 3 页景,以景辨村”,彰显“小组团、生态化、微田园、多彩化”的川东北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肌理,延续历史文脉。 (二)把好资质资格关。对统规统建的农户,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和施工企业储备库,确立资质合格、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 xx 家、施工企业 xx 个参与建设。对 c 级危房改造的和 d 级危房拆除分散自建的,严格实行建筑工匠资质资格管理制度,引导支持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当地经培训合格的建筑工匠参与建设。与此同时,督促签署依据基本结构设计施工的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