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教学模式课案框架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陈华课题:3、古诗两首[第 1 课时]课时数:2教材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教学内容A 类 基标类、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⑵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B 类 引导类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⑵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⑶ 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C 类 拓展类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3.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教学板块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活动设计意图及生成教学调整 导入揭题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1..带着问题进入课堂。2。这首是什么意思,表达 什 么 样 的 情感。学疑聚焦精读会意 1、 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一)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选出一个或几个学路建议在组内自主学习将过程与结果写在白板教学目标1、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