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就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重组、改变数学问题的结构,将不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或解决的问题的策略。变换策略是数学的细胞。数学概念“32 千克减去它的 3/4 是多少千克?”如果把题中的“32 千克减去它的 3/4”看成“32 千克减去 3/4 千克”,题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在解应用题时,必须(认真读题、审题)。“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这一表述是错误的,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直径是一条线段。所以应改为:“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原初表述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违背了数学概念的(清晰性)。“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教师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的情形,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算法虽多,却没有适时优化,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显示了计算教学中的何种弊病?(竭力索要算法多样化,忽略算法最优化)“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提出这种观点的认知主义学者是(布鲁纳)(1 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体现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要素是情境(1 分)“有一个星期天,三位同学去郊游。李明拿了 5 样菜,张强拿了 3 样菜,王刚按价该拿元钱。如果每样菜的价钱都相等,这元钱应该怎样分给李明和张强?”这道应用题设计存在的问题是(应用题的表述不规范)。“在教学概念时把一些新概念和盘托出,强输硬灌,要求孩子们去记一些现成的结论,学生囫囵吞枣,结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忽视概念的形成)。11〜15 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形式运算阶段)① 喜欢足球的有 40 人,喜欢足球的比喜欢篮球的多 3/5,喜欢篮球的有多少人?②喜欢足球的有 40 人,喜欢篮球的比喜欢足球的少 3/5,喜欢篮球的有多少人?这两道题的答案分别是(2 人;1 人)2 用两个全等的锐角三角形,运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拼成平行四边形。3 用两个全等的钝角三角形旋转、平移,拼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一教学设计运用的是(支架式教学设计)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著作是(《九章算术》)不会淹死?这个创造性的问题,学生不能仅凭对平均数的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