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公共管理学》满分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是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依据员工和他们的直接主管之间的协议,来实施一个双面或互动沟通过程。政府再造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即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等公共组织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指导准则,它决定着管理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正确的政策及有效的执行,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效果;政策失误或执行不力,将导致一定的恶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政策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行政活动和政党活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加强了对它的研究。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在广泛的参与下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明确指出了公共政策的主体——公共部门及其他参与者;公共政策的目的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规范行动;公共政策的对象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一一行为准则。公共信息资源在经济学上所谓信息“公共资源”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自然资源一是这些资源不为哪一个个人或企业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资源这两个条件决定公共资源具备了“竞争性”的特点但同时却不具备“排他性”的特征。二、简述题(每小题分,共分)简述公共管理主体行为的多元化。答:首先,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提高了公共管理的绩效。在政府作为公共管理唯一主体的前提下,由于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存在竞争压力,加之行政效率的测度十分困难,政府效率的低下和充斥整个公共管理领域的官僚主义就难以避免。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则意味着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将在多个相互竞争的主体之间进行竞争,竞争能促进公共管理绩效水平的提高。其次,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淡化官僚体制中的“官本位”意识。政府在作为唯一公共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几乎垄断了对所有公共资源的支配权,这种对公共权力的独占性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