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如何进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是歌曲《真心英雄》的歌词,同时也是人生的写照。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没有遭受挫折的洗礼,没有正确对待挫折的思想,就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是很难适应社会的。因此,给孩子灌输遭受挫折的思想,让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遭到挫折便束手无策。 挫折教育很有必要 差不多在 10 年前,彼时的人们认为独生子女缺少磨难和生活经历,便要进行所谓的“挫折教育”。于是,一种针对独生子女心理生理特质的挫折训练营开始出现。但是由于其教育方式备受争议,最近几年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宗春山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有效的挫折教育。 要搞清楚挫折教育,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尽管素质教育推行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应试教育的实质就是择优教育,以分数为主要评判依据。而分数有高低之分,这就很难避免孩子受到挫折。 宗春山认为,现在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和过去相比,如今的价值观念和竞争压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过去由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选择较少,因此也就不存在择校、就业等困惑,国家从头管到尾。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人们选择越多,人们越容易焦虑。 另一方面,过去的家庭大多是多子女家庭。而多子女家庭最大的好处就是,本身就是很好的支持系统。孩子遇到挫折,可以互相慰藉,彼此消化,是非常好的缓冲。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缺少同伴的支持系统。 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未来成长很有意义。 挫折教育三大误区 不少家长对于挫折教育依然存在着误区。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向记者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误区。 误区一:挫折教育是某些人或者某些阶段必须经历的。挫折教育并非指的是某一个阶段,而是一生。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一生。生活之中,挫折无处不在。 误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