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PPT 制作课件的一些基本原则PowerPoint 是目前最常用的演示设计工具,由于它多媒体的功能强大而又简单易学,所以很多教师都以 PowerPoint,为工具制作课件。PowerPoint 内置丰富的动画、过渡效果和多种声音效果,并有强大的超级链接功能,可以直接调用外部众多文件,能够满足一般教学要求。 很多老师制作 PPT 课件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演示文稿的内容结构层次不清晰、幻灯片中加入很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图片和动画、选用了不恰当的模板和色彩搭配等等,以致很多学生起初觉得多媒体授课很花哨,但不久后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怀念以前的“黑板”。 PPT 课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课件的制作和讲授中,教师要紧紧把握几个原则。一、课件的结构要清晰明了 在黑板时代,一节 45 分钟的课程,教师的版书一般是两到三版。而相同的时间内 PPT 幻灯片要用到 10—25 张,PPT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丰富了。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巨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记录课堂笔记也很困难。 要做到结构清晰,首先课件中的文字要精练,教材上的大段文字阐述不必在课件中重复出现,即使要出现,也尽量浓缩,以浅显、精练的文字归纳出要点。其次,在课件中可多次重复目录页,每讲完一个大问题,都重复播放目录页,使走神的学生也能追上课程的思路;还有就是整个课程的项目符号和编号要统一,并尽量与教材保持一致,以方便学生做笔记。二、突出课程内容.不要用无关的多媒体素材和动画 很多老师制作课件的时候,喜欢把手头搜集的图片、动画、声音等,不管与课程内容有没有关系,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统统堆砌在课件之中,甚至一些“获奖”的课件也是如此。 课件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过多、过于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摄影作品中,构图的基本原则是“减法”,即尽量把主题无关的元素从画面中减去。课件的制作可以借鉴这个原则,先用“加法”把平时搜集的,跟教学内容有相关的素材放到 PPT 中,然后再做“减法”把重复和相关性不大的素材摒除。三、授课过程中注意把握节奏,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单张幻灯片中文字的字数以 30—60 个汉字为宜,讲的时间以 3—5 分钟为宜,如果一个问题或概念的内容比较多,一张幻灯片放不下就拆分为两张,切忌强行把文字堆积在一张幻灯片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在 15—25 分钟之间,有经验的教师在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