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单位:封丘县黄德镇一初中 学段:初中 姓名:周明超 内容摘要: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满堂灌教学法,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交流的教学过程。并采用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法与主体性教学、自学兴趣养成等措施,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在愉悦中获取知识,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关键词: 创新意识 乐学 激发 激活 兴趣 尝试 主体 自学能力 合作 自主正文: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还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1]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构建民主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怎样构建民主化课堂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改革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字、词、句、篇、章滴水不漏,结果讲得口干舌燥,用了不少心血,可效果却不明显,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教师唱独角戏,以灌为主,学生被动的接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是难以形成能力的。结果在实践中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便不知怎样应对,至于碰到独立分析的问题,更是一筹莫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把语文课堂教学当作师生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去读、去练、去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只是在学生的质疑中进行指导、点拔,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二、尝试自主和合作学习,发挥整合优势自主和合作学习,是指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相互促进,激活思维,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2]语文教学的功能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自学是“放”,合作是“导”,在“放”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导”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听记的教学模式。可首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