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演讲稿:被误读的晚清改革 被误读的晚清改革 雪珥 【按语】 雪珥近期回国做了多次公开演讲,与朋友们共同探讨晚清改革。根据报刊媒体的要求,以商务印书馆北京涵芬楼书店的演讲为主,结合在北京电台和广东电台的访谈,根据录音,在尽量保留演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文字整理,并做了适当修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演说毕竟不同写作,语言的“自由化”、“口语化”或许更为严重,请大家见谅。 此前在网络上流行的另一个版本《被误读的晚清改革》,未经我本人审阅校订,且亦被整理者多处删节修改,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特此声明,不敢掠美,亦不负文责。本文已发表在 5 月 24 日《中国经营报》上,发表时报社已获授权做了部分删节。 1、地方离心造成政权瓦解 几乎所有的史料都证明了。满清王朝、几千年的帝制之所以在那武昌城头一声炮响,几个潜伏在军队当中的黑道一闹事之后,就土崩瓦解了,国家就毁了,这与革命党是决然没有关系的。事发时,孙中山还在国外洗盘子,他在吃面的时候才偶然看到这则新闻的。 为什么几个潜伏在军中的黑道一闹事儿,一个国家就垮了。因为国家本身已经四分五裂。满清王朝作为那么庞大的一所房子,它的基础已经被掏空了。不用玉树那样强烈的地震,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有可能垮。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一直说的其改革不彻底,恰恰是因为它改革太快了,超速翻车。我们传统的史家通常不认可这种观点,或者说有意回避这种观点。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什么。是权力的再分配。大家都认为,当权的人应该把权力释放出来,但是,权力分解后,是不是就能出现彼此制衡、大家都有发言权呢。未必。放权有两个不同的路径,一是中央向地方放权,一是对过度庞大的行政权第 1 页 共 9 页力进行约束,将其中的司法权、立法权剥离出来,互相监督。晚清的立宪改革,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它的目标是建立三权分立。中国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政权一权独大。当地的知县、知府,所谓的父母官,既掌握行政权,又掌握司法权,甚至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立法权。宪政改革就是要对这种行政权进行约束。但在实践过程中,日益成为中央向地方的放权,从一个中央的“大集权”变成 18 个行省的“小集权”,行政权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监督,反而又造成了行政权上的一种分离主义倾向,地方日益离心,最为宝贵的中央权威丧失了。 2、保路的真相 在当时大清国那样的财政状况下,一穷二白,改革和发展都需要国家有相当程度的集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