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医药强省讲话 这次全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从战略高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分析我省中医药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明确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开好这次会议,专门成立了省中医药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我和黄华华省长担任顾问,钟阳胜和游宁丰、雷于蓝、姚志彬等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在钟阳胜同志主持下,省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组织召开多个中医药论坛和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药专家进行研讨。会议印发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建设中医药强省实施纲要〈**-2020 年〉》和《**省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三个文件讨论稿,希望大家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会议结束时,黄华华同志将作总结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振兴和发展中医药意义重大 中医药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的独特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和诊疗方法,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翻开历史画卷,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中医药从中原大地先人们的辛勤劳作中起源,在春秋秦汉中华文化繁盛时期奠基,于两晋隋唐的纷乱动荡中成长,至宋元时期获得突破性飞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开始,我们感受到中医药起源的亘古、神奇;从历史上无数名医经典的涌现,我们感受到中医药发展第 1 页 共 16 页的辉煌、壮阔。古代扁鹊、华伦、张仲景的中医诊病,能够精致入微,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起死回生、麻沸散、虎守杏林等医药典故千载流传。《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尤其是许多经典医著,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对后世医学发展也影响巨大。如西晋医家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最早的针灸专科著作;晋代道医葛洪著成《肘后备急方》,是最早的急症专著;苏敬《新修本草》,是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