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二节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1945.8)第一节 抗日战争的爆发(1937.7~1938.10)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国共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及其产生的后果,日本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经济掠夺的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认识到: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对,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各种爱国力量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逐渐走到一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使得日本的侵略计划不断受挫。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侵略野心是不会改变的,为此,它开始积极策划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此时的中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937 年起,日本政府全面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把日本纳入了战争轨道,随即在 1937 年 7 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历史也进入到八年抗战时期。第二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1945.8)首先,我们来共同看一下本章的引言内容。引言的第一、二段,简要分析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第三段指出了关于抗日战争的几个基本认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我们应有如下的认识:第一,这样的一场战争,是迟早要发生的,正如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一样,它是日本既定侵略方针的必然结果。吞并中国,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既定步骤,是日本实现独霸亚洲、称雄世界侵略野心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第二,日本帝国主义在这时大举进攻中国也不是偶然的,这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明。(1)它已作好了对中国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各种准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统治集团为适应侵略战争的需要,加紧推行经济军事化政策和扩军备战,使军事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飞速发展。军火工业的发展速度尤为惊人,1937 年与 1931 年相比增加近 8 倍。1936 年广田内阁成立后,制定了更为庞大的扩军备战计划。(2)日本已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到了战争日程上来。1936 年 8 月,日本统治集团举行“五相会议”,讨论通过了日本国策的文件——“国策基准”:一方面巩固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位,一方面向南方海洋扩张发展。这是一个侵略中国、进攻苏联、待机南下以至于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