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二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 分钟 满分: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1955 年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 5 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B.政治中立C.经济独立D.区域集团化解析:选 A 1955 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反对殖民主义,与“人权自主权”“附属国问题”相符,故 A 项正确;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B 项错误;经济独立在材料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 D 项错误。2.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解析:选 B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 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材料相符,故 B 项正确。3.1950 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 8 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解析:选 C 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 C 项正确。4.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50 年 1 月 2 日,一名塔斯社记者问毛泽东将在苏联逗留多久,毛泽东回答道:‘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A.实现中苏建交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C.共同抗美援朝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解析:选 B 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政府“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