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 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 4 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 2学 业 达 标一、选择题1.《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分析材料,主要讲的是要通过刺激消费,以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分析选项,A 项符合题意,B、C、D 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A。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B ) 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解析】 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材料中“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表明汉初政府实行抑商政策。故应选 B。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解析】 明清之际我国的最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B 项是明末工商皆本思想,C、D 两项也都表现出对工商的一定重视问题,只有 A 项认为农业是根本,而工商是末业,所以答案选择 A 项。4.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C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的繁荣【解析】 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了钱以后,都会马上置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分析,故选 C。5.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A )① 盐铁官营制度② 早市夜市出现③ 商人群体形成④“重农抑商”政策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政治权力型经济”这一关键信息,在这里“政治权力型经济”是指官府对经济发展执行的经济政策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