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心扉 洗礼灵魂——《散步》教学案例与反思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城关四中 王晓丽一、主题与背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第 7 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新课标》还规定: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享受,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材中学到的多。这些新课程理念一次次印入我的眼帘,而从理念到实践之间,似乎跨越了无数个坎儿,但作为教师的我也收获了许多,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泪水。今天当我教完了《散步》这篇文章,才在实践中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理念的真谛。《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寻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15 年前,我刚踏上工作岗位,以品味《散步》优美朴实而蕴涵丰富的语言为重点,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是语言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但 15 年后的今天,已为人母的我再读这篇文章,我的心灵震颤了,我突然间明白对中年人复杂心境的理解,需要生活的积淀。涉世未深的孩子,能以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走进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生命质量吗?经过反复的思量,我决定启动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周围,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并充分地享受它,延长它,从而造就灵魂,激发创造。所以,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主,让老师、学生经历了一次心扉的撞击、灵魂的洗礼。二、案例描述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订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考虑到目前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在闲暇之余一定和家人散过步,因此上课开始我就问:“同学们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在荷花飘香的夏天,在金光流溢的秋天,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你是否携手和你的家人一起,走出高楼去散步,享受四季的馈赠,感受浓浓的亲情呢?”“是”,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的又是什么呢?能谈一谈吗?”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