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合对马克思等的总结 第一篇。信合对马克思等的总结。 1、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m=p*t/v 其中:p 为商品平均价格;t 为待售商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 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 m 表示一定时期流通中货币的平均数量;v 表示一定时期单位货币的平均周转次数即货币流通速度;p 表示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 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 3、剑桥方程式:m=kpy 在 m=kpy 的货币需求函数中,y 是一个常数且假定它是不变的,因为国民已经充分就业,经济产量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时货币的需求取决于 k 和 p 的变动。而 k 的变动取决于人们拥有的资财的选择:资财可投资于实物形态,借以从事生产,也可直接用于消费,还可保持在货币形态上。怎样选择,需要权衡利弊得失,若选择在货币形态上保存,必将增加现金余额,而现金余额的增加必然要使 k 增大。在 y 和 m 不变的条件下,k 的增大必然使 p 增加,因为 p=ky/m。这表明货币的价值与 ky 成正比,与 m 成反比。剑桥方程式表达的经济意义被称为“现金余额说”,主要是强调人们保有的现金余额对币值从而对物价的影响。此外,庇古还认为货币的供给对币值从而对物价的影响,即 p 与 m 成反比。他曾假定 k 也是个常量,是不变的,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交易方式(支付方式)是不变的。这样,p 的高低便取决于 m 的多少。在这一点上,剑桥方程式要表达的是: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的供求。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公式:l=l1(y)+l2(i) m=m1+m2=l1(y)+l2(r)式中 l1(y)代表与收入 y 相关的交易需求,l2(r)代表与利率 r 相关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制订中的核心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深化凯恩斯所提出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发展也就构成了战后至 70年代货币理论发展的主流 第 1 页 共 9 页 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d/p=f(y,w,rm,rb,re,gp,u) 其中,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 表示物价水平,y 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 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p 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 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w,u,md 三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6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是指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