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读后感+实战复盘 任何商业理论尤其是战略管理,或多或少都有倒果为因的嫌疑,因为案例中的当事人很有可能事先根本不知道这些原则和理论,所以即使是各大商学院授课的蓝海战略,无论是书本的案例、实际研究抑或教科书级别的 zara 战略也有倒果为因的嫌疑。 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任何蓝海都会迅速染红,而《蓝海战略》提到的蓝海战略更新,我感到或多或少会给人造成误导的,因为蓝海更新的例子仅仅只是关注无限改进型产品/企业。比如拿了苹果说推出了 ipod,又推出 itunes,又推出 iphone… 可是假如像益达宝洁那样的有限改进型企业呢。他的产品终极形态基本上已经确定,也许比如在包装上改进的微少创新,但显然模彷难度为 0,更新战略后也是立即变成红海了。 是不是应该声明:"是的,蓝海在部份行业中的确不存在,尤其市场阶段已经成熟的有限改进型行业,只要有战略创新也会被迅速模彷,不具持续性。这时候你们应回去参考波特的《竞争战略》…《蓝海战略》只提供一种企业战略的思维,具体情况得具体讨论。"这更让我疑惑了:蓝海战略真不是倒果为因吗。 举个例子,我几年前商业知识近乎为零,却能在淘宝的红海中杀出一片蓝,做出一点当时的阶段尚是满意的成绩,然而在今天看来几乎可以完整地把蓝海战略的理论套上去,现在来复盘一次。 我当时做的是手机贴膜生意(不是广告,早就没做了),以下"简单"介绍下主要因素流量成本(这不算消费者感知因素):淘宝右侧直通车、seo 人员定价:从 0.5 到 30 不等,而高销量商家的变动成本仅为 0.1-1 元左右产品质量:只要不是太便宜或者遇到奸商基本上质量相差微小。品牌(硬卡纸包装):支持高溢价和收智商税,略带保护功能快递包装:普通快递袋到硬纸盒不等贴膜工具:一般都会附送 宝贝图片:视觉美感,增加交易信任营销文案:商家的被第 1 页 共 5 页动销售力 再大致把商家分为两类:天猫品牌级商家、淘宝非品牌商家,于是大约得出这样的价值曲线: 这两条价值曲线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对应着该类商家在每个环节的优劣(高低)程度。这时候要怎样蓝海战略突破呢。 流量成本。商家们都用了不少钱去让我们看见他的产品,而淘宝的 seo 可以靠长尾词和一些数据技巧来提升排名,以自然流量为主(坏处是起量慢,不过我也没想过要做贴膜小王子啊),就能把流量成本降低,最终自然流量是同级卖家十倍。 产品质量和定价。贴膜的变动成本非常低,主要成本都在快递费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