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儿童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教学时,我注意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培养拼读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1.利用图形色彩,看清“形”。学龄初期儿童对事物的记忆多以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为主,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简笔画、布贴画、实物等,并对教学挂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剪贴,使每一个字母或新的规则第一次出现时,都带着有趣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比如,教学复韵母 ɑi 时,我就请一个又高又胖的学生做 ɑ,一个又矮又瘦的学生做 i,将字母贴在身后,两人比完高矮后,一转身复韵母 ɑi 就出现在眼前,ɑi 的发音自然会了,再看“由高到矮”的站立,体会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从前面一个字母滑向后面一个,轻松而又快乐地攻破了两个重点、难点。当一类字母学完后,我就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它们涂上同一种颜色,使抽象的字母、音节有了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记住了这些字母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的学生刚开始对整体认读音节弄不明白,一见面就拼读,教完后,进行分类填色彩──声母填红色,整体认读音节填蓝色,拼读的音节填褐色,现在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就知道它该不该拼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也不会混淆了。 2.编排儿歌串联,发准音。儿歌朗朗上口,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而且它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的最智慧、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尤为喜欢。于是,在拼音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时是传统儿歌,有时为了教学需要,我会和学生一起编儿歌。如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和学生编了《捉蜻蜓》儿歌:天气晴,风儿轻,满天满地追蜻蜓,追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第 1 页 共 3 页 3.想象童话故事,记规则。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可以说学生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尤其是童话故事。世间万物在孩子的眼里,都是有生命气息的,拼音字母也不例外。对那些难掌握的拼音规则,我就和学生们一起通过想象,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童 话 故 事 , 听 完 、 编 完 故 事 , 规 则 也 就 记 住 了 。 比 如ɑ,o,e,可以单独注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