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学习心得 《预防禽流感》学习体会 星期一班会课上的《预防禽流感》主题班会,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禽流感病禽可以从呼吸道、结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与易感禽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及与受到污染的各种物品间接接触等。由于病禽粪便中有大量排毒,其污染的一切物品如饲养管理器具、设备、授精工具、动物、饲料、饮水、衣物、运输车辆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而发生机械性传播,人员流动与消毒不严也可能起传播作用。 为了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消除传染源。必须做到四早。 ① 早发现:早发现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② 早报告: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禽流感病禽和病人; ③ 早隔离:病人要至少隔离至热退后两天,病禽要封闭或封锁; ④ 早治疗。要早治疗病人,早杀灭病禽。对病人要进行综合性有效治疗,在病鸡场周围 3 公里内的病禽要就地杀灭、深埋。 (2)切断传播途径 ① 戴口罩:禽流感病人、接触者(如医护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戴口罩; ② 换气:病房、养鸡场和居室加强通风换气; ③ 远离易感场所: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与养鸡场,去时戴口罩; ④ 消毒。病房和养鸡场的空气消毒(按空气消毒规定进行);病人和病禽的分泌物与排泄物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消毒(按消毒规定进行);以上消毒方法与消毒剂基本上与“非典”的消毒相同,禽流感病毒对高温、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都敏感。 (3)减少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60 岁以上老人、儿童、小学生、免疫力低下者、慢性病患者是流感的好发人群,对这第 1 页 共 3 页些人要注意御寒,加强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接种流感疫苗。 《预防禽流感》学习体会 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预防禽流感》,我知道了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 7 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 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 x 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如果能够坚持下面的做法,我们就能有效地预防 h7n9 禽流感: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