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张芝灵 听曹培英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教师:张芝灵 2014 年 9 月 27 日我参加了 XX 市小学教师名师在线暨启动仪式,聆听了 XX 省数学特级教师、XX 县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培英教授的讲座。曹教授以“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为题,主要解读了课程标准的四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曹教授先回溯了核心词的演变历程,从清末的熟习日用计算(两个核心词),到小学数学(1978 年)4 个核心词,到义务教育教学(2001 年)的 6 个核心词,最后到 2011 年的 10 个核心词。让我们了解了 10 个核心词的大致发展脉络。 接着曹教授解读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四个核心词。在每一个核心词的解读中,曹老师都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概念的理解,二是现实教学存在的实践误区或认知偏差,三是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在理论讲解中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既精辟又透彻,给人引领与提升,让人豁然与思考。下面就这次学习并结合市教育局领导的发言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曹教授在阐明课程标准中数感的定义后,先后举了“估豆子”、“估纸”、“估人民币”“张北贵一抓准”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一些教师对数感的认知偏差和实践误区,最后举了一位老师“数千字文”的教学成功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曹教授还简单介绍了几个如何培养数感的策略,如: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在计算中培养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数感等。“数学源于生活,又寓于生活”数感的建立来自于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应用,才能得到升华。同时,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第 1 页 共 3 页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星期天带全班学生到公园划船游玩,公园大船每条坐 6 人,租金 10 元,小船每条坐 4 人,租金 8 元,全班50 位同学,请学生设计一种租船方案,计算出所用钱数,比较一下哪种租船方案最佳,并说说理由。结果种种租船方案出台,经过比较认为租 7 条大船,2 条小船最省租金。让学生在亲身活动经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