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应该和自己和解——《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用作者林奕含的话去形容,是“女孩子爱上了诱奸犯”的故事。李国华是补习班的明星语文老师,常利用职务之便强奸班上的女学生,再以“你太美,我太爱你”之名安抚住。房思琪在十三岁被诱奸,在此后的五年里,被持续性侵导致最后精神崩溃。 这是一件恶劣残忍,但又稀疏平常的事情。它们常常出现在某个时段的新闻板块里,我们会选择不去看。这世界歌舞升平,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奸小女孩为乐,假装没有精神的癌,假装世界上只有马卡龙、手冲咖啡和进口文具。”这是一团沉默的悲哀,是一种宏大的、不知从何剖开的谎。 而我今天并不是想谈这些文章反映的社会现实,我想谈谈文章本身所反映的扭曲的爱和美。 我偏向于相信思琪和李国华之间有爱:思琪的爱是为自己活下去找个理由:“你爱的人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而李国华的爱则是对小女孩的安抚,抑或是对自己的麻痹:“我在爱情,是怀才不遇。”这是畸形的爱情,它不纯粹但存在。存在即有理,而这个理并不是你情我愿,是社会某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的。 再谈及美。思琪和李老师都是学文学的人,文学是高度艺术化的语言,它是美的。李国华随口的胡诌,那些他所谓的情话,像“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把它单单拎出来,它也是美的。林奕含在书写时用的修辞,通感在具体和抽象之间。她说,她用几年去打磨自己的笔,用很细的工笔去描写这样一个几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不得不说的是,有的镜头很残忍,像“隔着他,她看着天花板像溪舟上下起伏。那一瞬间像穿破了小时候的洋装。”但去读的时候,仍可以得到一种审美的快感,它是既痛且快的。误用儒家的一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我不想去阐述这本书的意义,或它揭露的社会现实,如果第 1 页 共 3 页你从中看不到诱奸和强暴的话,那一定是假的。我想说的是,它身上有爱和美,它们是扭曲的,但真实存在。最后用林奕含的一句话结尾:当你在阅读时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实的;当你感受到了美,那也都是真实的。 受害者应该和自己和解,才能让自己活下去;而幸存者不该和施暴者和解,才能让幸存者活下去。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去年作者林奕含自杀后在微博上看到她生前的一段采访视频。当时只觉得可惜了这么年轻漂亮的作者。而突然想要看这本书是因为我一个朋友告诉我,看完房思琪之后很难受。我问她说为什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