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陈温褔院士的先进事迹有感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率先提出了通过“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科学设想。1995 年,陈教授和师弟徐正进教授的专著《水稻超高产育种生理基础》出版,书中明确提出“利用籼粳稻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实现理想株型与优势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1996 年,他主持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创制出新株型优异种质“沈农 89366”;育成了第一代直立大穗型超级稻“沈农 265”,连续多年大面积试种示范亩产突破 800 公斤,宣告了中国超级稻的诞生,我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也由此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同年,基于在“超级稻”领域理论研究、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杰出成绩,农业部选择在沈阳农业大学主持召开“中国超级稻研讨论证会”,决定成立中国超级稻协作组,组织全国各有关方面力量进行联合攻关。翌年,再次在沈阳召开“超级稻育种专家委员会”会议,正式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沈阳农业大学成为中国超级稻研究的策源地。1999 年,第二代优质超级稻沈农 606 培育成功,当年即突破 800 公斤/亩。在保持沈农 265 超高产特性的同时,主要米质指标也达到了部颁一级优质粳米标准,实现了超高产与优质的统一。 在学生眼里,他是严师慈父,言传身教,治学严谨。平日里时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仅教育他们如何汲取知识,同时也教导他们如何做人。无论是千人的报告厅,还是面对面的交流,他一直对学生谆谆教诲,首先要学会做人。修德先于修身,要知足、感恩、礼让。其次是要学会做事。自强自立,广交朋友,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切忌随波逐流。然后才是学会做学问。勤能补拙,理论结合实际,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在科学研究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要相互协作,养成团队精神。每年新生入学的见面会上,陈老师都要挨个询问英语学习情况如何,家庭情况如何,并鼓励大家,家庭困难不要紧,但不能丢了学习和生活的斗志,不要影响学习。然后想方设法第 1 页 共 2 页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对于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人而言,能否敢于在前无古人的情境下大胆提出科学合理的假设;能否拥有敏锐机警的判断;能否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来支持我们的假设和判断;能否有坚定的信心来坚持这种判断;能否有执着的信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