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孝经》有感桑红霞 读孝经,感恩父母 ——读《孝经》心得体会 周庄学校桑红霞 今年暑假,我读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诗的神圣著作——《孝经》,它恰若无声的细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缓缓润泽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蕴。《孝经》这本书所阐述理念与时下的“感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吻合的,我怀着虔诚的心态去感悟它所描述的精神。 《孝经》通过孔子和弟子曾参(曾子)的对话,精要地阐述了儒家对于孝道的见解,认为“孝”是天然之道,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化的源泉。《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共十八章,由《开宗明义》开始,以《丧亲》一章结尾。它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第 1 页 共 5 页忠顺不失,以事其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中经典的几句话我很喜欢。首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才是大德的体现。古代有举孝廉一说。何谓孝廉。温,良,恭,俭,让。 温。有弟子问孔子言:何谓孝也。孔子曰:色难。通俗解释就是和父母沟通一定要心平气和。毕竟年龄相差 20 多年。有些价值观,世界观不同是正常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有些子女最基本的温都做不到,真的是要好好反思。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