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学习心得:让“清廉”为自己保驾护航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孔子强调的“德政”,还是孟子提倡的“仁政”,都蕴涵着“廉政”思想。这些儒家学者们提出的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每一个公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也为遵守它的人“保驾护航”。 一、志存高远 《论语》中提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的说法,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但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抵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党员领导干部,更需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王阳明一生主张“致良知”,即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致良知”磨练崇高的心境,树立高远的志向,让我们人生前进的轨迹远离腐败的方向。 二、三畏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即为为“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为民意;“畏大人”,即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敬畏;“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从书本上学习做人的道理,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一个人在腐败的时候正是缺少了畏惧,没有“畏”字在心里放着,就会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还告诉我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意思是说: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第 1 页 共 2 页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许多贪官落马就是心中少了畏字和戒字。2014 年,原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因为贪污受贿被调查,调查人员再其家中发现 2 亿现金,重量达 1.15 吨,使用 16 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 4 台。对于腐败分子来说,正是因为心中缺少“畏”和“戒”,才让金钱的诱惑力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 三、行己有耻 《论语》说:“行己有耻”,即: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