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 依稀记得首次接触罗辑思维是在微信上公众号里看到了一篇文章,至于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是什么早已被我忘的一干二净,更多的印象却留在了这个自诩罗胖子的作者上。本以为是那个整天自比乔布斯,到处喊卖“锤子”的罗永浩,但迥然不同的语气风格,长篇大论的故事剖析让我毫无耐性地一拉到底,看到了这个自诩为胖子的罗振宇。而后,关于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我也没再看过,因为里面的分享多是故事,悟的透的是人生,悟不透的是生人。 部门同事领了几本崭新的书回来,说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拿着手里的几本书,看着题目选来选去,选了一个最直白的标题——《成大事者不纠结》,一看作者还是罗胖子,脑海里一思考就马上准备换一本书了,因为自己内心里觉得成大事的最基本能力不就是果断的决策能力吗,如果他做事都瞻前顾后的,还能成大事。而且罗胖子给我的印象就是讲故事,不出意外,这本书就是用故事堆砌的,我甚至连翻开书验证自己猜测的想法都没有。但想换书的心思一涌动,就戛然而止了,因为同事说他选的那本是文言文题材的。心想既然换书不成,那就只有痛饮这碗“鸡汤”了,就当做积累故事吧。 不出所料,这本书依旧是通过 11 个大人物的故事来树立“未来不迎,过往不恋”的核心思想。从被妄念缠身,而“配享太庙”名誉不保的张廷玉到专注当下,一战一筑基的曾国藩;从被拿破仑家族的辉煌绑架,妄图恢复拿破仑一世光荣的拿破仑三世到破后而立、声名鹊起的读书人卢梭;从英明伟大到一事无成,死守正确不敢犯错的 loser 嘉庆到不沉浸在过去恩怨、不跟未来较劲、不被人际关系绑定的李鸿章;从“我爱你,你就必须爱我”,道德绑架的雍正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只做自己的甘地;从雄心壮志规划帝国蓝图受挫,而留恋往返于酒色之间的隋炀帝到拾掇烂局,稳扎稳打的奥古斯都屋大维;从二次出山,长袖善舞的曾国藩到少谈主义,多研究问题的胡适……罗胖子一反一正,一里一外地告诉读者应该怎样做个明白人。 第 1 页 共 18 页 如何做明白人呢。怎样做到“未来不迎,既往不恋”的状态呢。我想大多读者都能通过篇幅发现一个细节。全书六大章节,12 碗“鸡汤”,有两碗都是曾国藩“熬”出来的,作者如此推崇之人究竟有和独特之处。无非是两点:一是曾国藩这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段——就事论事;二是曾国藩破解纠结的法门——专注于当下。这也是我看完全书唯一重新阅读了的篇章。就事论事这个事情说着很容易,听着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