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⒛16- ⒛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检测题语1. 本 试卷共 150分 , 考试时间 150分钟。2. 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 需改动 , 用 橡皮擦擦千净后 ,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其余试题时, 用 0. 5毫 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 内作答, 字 体工整, 笔迹清楚; 不 能答在试题卷上。3. 考试结束后 , 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田。- 、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 成 1ˉ3题。中国人心 目中的“乡愁”是什么?唤起 乡愁的时空要素有哪些? ·人们常将“乡愁”与心理学的“怀旧”、地理学的“恋地情结”以及 医学的“思乡病”混在一起。关于怀旧, 英 国牛津字典的解释是〃向往历史、过去的一种情感”, 即 怀旧侧重在时间维度。根据当代华裔地理学者段义孚的观点 , “ 恋地情结”是一种基于地理环境的认知、态度、价值及其依恋, 即恋地情结侧重于空间维度。从 医学角度看, 思 乡病是“因为一个人并非身处家乡而感觉到的痛苦”。乡愁与这些西方学术名词有一定的关联但不等同, 通 常随着空间、时间及其场景的演变而引发主体的情感关爱与审美。中国人的乡愁有着独特的东方背景, 对 于“乡愁”的基本共识: 首 先是对于“故土”地理空间的“情感”, 其 次是对家乡“过去”时间的一种“记忆”及其对家园“未来”的期望。这种对于家乡的思念与依恋情感在儒家文化主导的社会中尤为普遍与突出。《说文》云 : “ 愁”者 , “ 忧”也 , 从 心; 本 意是心里牵挂着什么。从本质上看 , 乡 愁是一种源 自主体体验的情感。从民国到当代 , 中 国人的乡愁情感总体来看是“积极”的。相比“悲”“忧伤”等“消极”情感, 伴 随乡愁出现的“关爱”“羡”等积极情感具有绝对优势, 同 时呈现为一种“批判”与“思辨”。乡愁隐含 了一种人们带着乡愁追寻 自我生存与生命意义、追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羡学思辨。同时, 这种追寻 自我生存的主体逐渐转向大众群体 , 乡 愁也由传统单一的“文化 乡愁”“爱国情怀”演变为对于“理想家园”的精神追求。乡愁的空间意象中“家”的印象占主导; 其 中“家”与“乡”的故事构建了“' J、 乡愁”, “ 民族”与“国家”的故事构成了“大乡愁”。我们通过文献分析及问卷调查, 勾 勒出中国人 乡愁的空间意象 :日常居住空间、邻里交往空间以及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