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观察与成因分析》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数学课程标准》 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对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有益的事。自2001 年推行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的计算内容与要求有了较大的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 同时,也适当降低了计算的要求。 我校在试用了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第四个年头, 我们明显的感觉到课改后学生的总体计算能力不如以前使用旧教材的学生, 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 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因此,我们提出此研究课题, 力图就使用新教材的中探索出更多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促使教师关于计算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上都能有所提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研究,分析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对策, 并在实践中检验对策的可行性, 找到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为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搭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平台。三 、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 / 11 2、调查研究法 : 在实验开始前, 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 后期进行效果调查, 实地检测等形式, 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3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4、实验研究法 : 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 每年级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形成研究成果过后,再大范围地推广。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四、研究的对象与时间研究的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研究时间为一年。并对第一轮课改实验年级的学生毕业时进行计算方面的测查。五、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0 年 9 月—— 2010 年 10 月】(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方案,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稳步开展。首先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翻阅相关文献资料, 主要是研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普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