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极的大小(长度、粗细)、形状、数量、埋设深度、周围地理环境(如平地、沟渠坡地是不同的)、土壤湿度、质地等等。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接地,利用仪表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可分为:电压电流表法;比率计法;电桥法。按具体测量仪器及布极数可分为:手摇式地阻表法;钳形地阻表法;电压电流表法;三极法;四极法。在此主要介绍电压电流表法。 一、电压电流表法 电压电流表测量接地电阻法见图 4.图中的电流辅助极是用来与被测接地电极构成电流回路,电压辅助极是用来测得被测接地电位。采用该方法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关键在于电流辅助极和电压辅助极的位置要选择适合。如在辅助电流极以前,电压表已有读数,说明存在外来干扰。 按 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物性参数的测量导则》规定,当大型接地装置如 110kV 以上变电所接地网,或地网对角线 D≥60m 需要采用大电流测量,施加电流极上的工频电流应≥30A,以排除干扰减少误差。 (一)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是指电流极和电压极沿直线布置,三极是:被测接地体测量用电压极和电流极,其原理接线如图 5 所示。一般 d13=(4~5)D,d12=(0.5~0.6)d13,D 为被测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点 2 可以认为是处于的零点位。根据测量导则(DL475-92),如 d13 取(4~5)D 有困难,而接地装置周围的土壤电阻率又比较均匀时,d13 可以取 2D,d12 取 D 值。测量步骤如下: ①按图 4 接线。 ②记录初始的电压值 V0. ③通电后,记录电流值 I1、电压值 V1. ④将电压极沿接地体和电流极连接方向前后移动 3 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 d13 的 5%,记录每次移动后的电流和电压数值,取 3 次记录的电压和电流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接地体的接地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值。 (二)电压电流三极三角形法。电极如图 6 所示布置,一般取 d13=d12≥2D,夹角 θ≈30 度(或d23=1/2d12),测量步骤与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相同。 二、手摇式地阻表测量原理 手摇式地阻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测量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其测量手段是在被测地线接地极(暂称为 X)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极,要求这两根测试极位于被测地极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距被测地极较近的一根辅助测试极(称为 Y)距离被测地极 20 米左右,距被测地极较远的一根辅助测试极(称为 Z)距离被测地极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