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40 岁的乔布斯:“追求极致,分享给同类,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 乔布斯说他 1995 年时想推广网络办公,然后记者提醒他说,错了,你那么做的时候是 1985 年。那一年,乔布斯被他亲自从百事可乐请来的CEO 逐出苹果。 1995 年,美国知名科技记者罗伯特·科林利(文中称 Bob)对乔布斯进行了采访。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一年后乔布斯将重返摇摇欲坠的苹果公司。 在采访中他提及,最幸运的是活在这个时代,活在硅谷,当人类回顾自己的历史时,会发现计算机几乎是最伟大的发明,而自己有幸参与了它。 他当时还提到,网络将成为最直接的销售渠道,小公司与大公司在网上看起来将没有区别。同年eBay与亚马逊成立。那时他们也不知道,1995 年的中国,还有一个叫马云的人开始了互联网生涯。后者不久前宣布将要退休,并 在演 讲 中说起“感 恩 这个时代,感 恩 互联网,感 恩 朋 友 ,但 特别感 恩 的是硅谷给了我 很 多启 发”。 这次 著 名的采访(乔布斯很 少 接受 电 视 采访),多 年来被误 认 为母 带 已 经 遗 失 ,直到 2011 年乔布斯逝 世后才重新 播 出,在尘 封 16 年后鲜 活重现了这位 苹果公司创 始人的思 想与预 见 :计算机是最伟大的发明,是我 们传 递 情 感 的介 质 。图 形 化 界 面 将是必 然,而不管 谁 去 实 现。偷 师 施 乐? 拙 工 抄 ,巧 匠 盗 ,我 从来不觉得 借 鉴 别人的创 意 可耻 ,他们死 去 是因 为产 品 人员 不再 当道。微 软 ? 难 过 不是因 为他们超 过 苹果,而是他们就 像 另 一个麦 当劳 。工 作 的激 情 来自何 处 ? 需 要利润 ,但 不是因 为钱 才去 做这一切 ,追求极致,分享给同类,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 没有互联网,许多信息依然散落在黑洞里;没有电子商务,货比三家将限于步行的距离;没有社交网络,天涯咫尺谈何容易;没有智能手机,“身体的延伸”无从说起。乔布斯,马云,以及更多的他们,用科技改变了世界,也许你我还不曾改变什么,却永远活在这改变中,并担任了一部分。 访谈本身大体连贯,为便于阅读,将全文分为六段: 一、结缘计算机与创业搭档 二、如何学会“做生意”:多问为什么 三、科技公司衰落的原因:产品不再主导,人才因循守旧 四、什么对产品最重要:创意的具体实现、团队人才碰撞 五、被逐出苹 果 的往 事 六、工 作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