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中期检查报告书填报单位:政法学院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课程负责人:郭淑新课程建设时间:2007-2009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二 OO 八年■—月六日填报1-一、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总体目标:在 2007-2009 年内将中国哲学史课程建设成为在全校乃至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与之相适应的是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成果丰硕、道德品质高尚的师资队伍,并且发表、出版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建设步骤及主要措施:(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哲学界以往习惯于将哲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等几大板块,并且有着各自的壁垒。随着学科和哲学自身的发展,其局限性已日渐凸显。西方哲学的理论内涵、思维模式,虽然与中国哲学所体现出的东方思维方式的特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作为都是“哲学”这一大家族的成员,也自然存在着融贯、会通的方面和趋势。对马、中、西哲学进行比较、会通,对于哲学发展是大有裨益的。相反,若阻隔东西方哲学的融通,过分强调它们的差别,不仅不符合现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也往往因此导致固步自封,影响哲学研究的深入进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和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哲学头脑、扎实的哲学功底、较高的哲学素养与宽广的理论视野。因此,近两年内在视具体情况引进人才的同时,为教师进修、深造争取机会,就成为本课程建设长远规划的主要措施之一。(二)深刻领会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就中国哲学史课程本身的内容来看其时间跨度较长,自先秦至近现代;就理论内涵来看,它丰富多彩,涵摄儒、释、道等多种文化形态。为了便于教学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在这一繁富的内容之中,梳理出发展脉络,确定其结构体系和教学重难点,应是着力解决的问题。就教师而言,不仅要能够对本课程从宏观上、整体上加以把握,更应结合课时、授课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决定内容取舍、合理地安排教学。同时,也应加强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之间经常性的学术沟通。并适时邀请外校著名学者来我校讲学、交流。这样既能深化对本学科内容的领会、理解,也能在积累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三)参考借鉴优秀教材,编写完善讲义课件。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学成效的取得,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讲义和课件等有着密切之关联。诚如前述,现在通行的一些教材,或由于篇幅较大,或囿于时代所限,诸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