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H3C 政府共享灾备解决方案提到灾备,我们都很熟悉。自上世纪 70 年代,Sungad 在全球建立了第一个灾备系统,频繁发生的自然灾难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业务的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备系统的建设将始终伴随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这样说,灾备系统已经成为数据中心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灾备的数据中心是不完整的。在这种背景下,各个行业都在灾难的震撼中开始战略性讨论灾难的预防和恢复措施,很多单位都在规划或者准备建设自己的灾备系统,以国信办《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为代表的系列指导文件也为灾难备份的建设明确了方向和思路。国信办等国家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的灾备制定了很多法律规范和指导性文件,这为我们进行灾备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对于政府的信息系统来说,建设灾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非常明确,我们建设灾备的条件和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但现实比较的情况是,90%以上的政府部门仍然没有建设自己的灾备系统。那么,造成这种矛盾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个主要因素:1)灾备系统的复杂性;2)建设灾备系统高昂---------------------------------------------------------精品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投资成本。正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导致我们的灾备建设进展一直很缓慢。假如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灾备系统的进展,就必须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让灾备变得标准简单,同时降低总体的灾备投资。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灾备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项工程,这足以说明灾备的复杂性,国信办《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中,对灾备建设的 7 要素做了明确的定义。我们建设灾备系统首先要进行灾备机房等相关基础设施的选址和筹备,然后构建完善的灾备网络。为什么是网络而不是存储?因为当生产中心发生灾难时,我们要访问异地灾备中心,首先要网络可达,假如没有网络,不管异地灾备中心建设的多么完善,不仅本地的 PC 访问终端都无法对其进行访问,而且也没有办法恢复业务,这也失去了灾备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建设完备的网络系统后,才是服务器主机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和存储系统的部署。灾备系统的建设到此为止是不是结束了呢?建成后,我们还需要对灾备系统进行日常的技术支持和维护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灾备演练和恢复计划,这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支撑。我们也可以将其归纳为 3 个步骤: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数据中心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