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燃烧常识、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了解灭火组织的任务、原则和程序、方法,掌握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燃烧过程和燃烧类型,火灾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2 、逃生自救常识 3 、组织指挥的任务和原则,组织指挥的形式,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协同作战的组织指挥 4 、初起火灾的扑救及注意事项 第一章 物质燃烧常识 第一节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是一种极复杂的化学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的必要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 三、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二) 一定的氧气含量 (三) 一定的着火能量 (四) 相互作用 第二节 燃烧过程 一、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 (一)气体物质的燃烧 1 、 扩散燃烧 2 、 预混燃烧 (二)液体物质的燃烧 易燃和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称为蒸发燃烧。可燃、易燃液体的蒸发与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相同,也分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三)固体物质的燃烧 1 、 蒸发燃烧 2 、 分解燃烧 3 、 表面燃烧 4 、 阴燃 二、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这种燃烧称为不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三、燃烧产物 (一)燃烧产物的概念 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二)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的影响 1 、有利方面 (1 ) 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 (2 ) 为火情侦察提供依据 2 、不利方面 (1 ) 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2 ) 会使人员受伤 (3 ) 影响视线 (4 ) 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第三节 燃烧类型 一、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也包括能蒸发出蒸气的少量固体,如萘、樟脑、石蜡等)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着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易燃与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二、着火 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