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 4.1 复合材料的强度特征 材料强度是材料承载时抵抗破坏的能力。破坏是与结构的技术要求相关的,多数情况下,宏观强度理论将(塑性)材料的屈服和(脆性材料的)断裂视为破坏或失效。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强度在各个方向上均相同,没有方向性。常用的强度理论有: 1 . 最大应力理论 材料破坏是由于最大应力(拉伸应力1 、压缩应力3 或剪切应力max)达到极限值(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 tm1,cm3,mmax 式中tm 、cm 和m 分别为材料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和纯剪切时的极限应力。 2 . 最大应变理论 材料破坏是由于最大应变(拉伸应变1 、压缩应变3 或剪切应变max)达到极限值, tm1,cm3,mmax 式中tm 、cm 和m 分别为材料单向拉伸、单向压缩和纯剪切时的极限应变。 3 . 最大歪形能理论 材料破坏是由于歪形能达到一定极限值, y myUU 式中)(31133221232221EUy,231tmy mEU,tm为单向拉伸时的极限应力,因而得 2133221232221tm 对于复合材料,其强度的特点是具有方向性。 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存在三个材料主方向,不同主方向的强度是不同的。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单向板,沿纤维方向强度通常为沿着垂直纤维方向强度的几十倍。与各向同性材料不同,正交各向异性单向板有如下强度特征: 1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主应力与主应变是与材料主方向无关的应力应变极值,对各向异性材料,由于强度的方向性,最大作用应力不一定对应材料的危险状态,而材料主方向的应力比最大作用应力更重要。 2 .对正交各向异性单向板,沿材料的主方向的强度极限值称为基本强度,它们是: X -沿纤维方向(材料主方向1 )的强度; Y -垂直于纤维方向(材料主方向2 )的强度; S -(1 -2 平面内)剪切强度。 对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材料主方向上抗拉与抗压强度不同。若拉伸与压缩强度不同(大多数复合材料如此),则有5 个基本强度: tX -沿纤维方向的抗拉强度; cX -沿纤维方向抗压的强度; tY -垂直纤维方向的抗拉强度; cY -垂直纤维方向的抗压强度; S -(1 -2 平面内)剪切强度。 这些基本强度可以由材料单向受力试验测得。 1 2 X Y S 3 .在材料主方向上的剪切强度不随切应力的正负而改变,但在非材料主方向上,抗剪切强度要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