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目录 背景 产生原因 实例 争论 对策 思考 评价 编辑本段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其他省市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是用工制度的一个不合理现象。按理说,出现“民工荒”对民工是好事,说明市场对他们需求 在乡村和城市间奔波的民工正变得越来越少 增加了,但事情并不让人乐观。过低的工资待遇和一些歧视行为,让民工也寒心。他们逐渐意识到,城里的那份工作并不可靠,由当初的趋之若鹜变得理性起来,城市里就出现了招不到民工的现象,所谓的“民工荒”。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民工,适当地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是摆在用人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当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毕竟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更重要的是,要让民工遇到困难时有法有据可依,才能吸引民工就业。 “民工荒”还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一种现象——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这说明目前的经济运转非常好。 自 2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民工潮”成为描述中国农村劳动力城镇流动的专用名词。“民工荒”这个词汇,曾经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而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回暖,关于“民工荒”现象的报道又开始占据各大媒体的版面。 2009年 8月以来,据多家媒体报道,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很多中小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但是却招不到工人。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显示,这个接纳全国近 1/3农民工的地区,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 1:1.14到 1:1.51之间,也就是说每个求职的人有 1个以上岗位虚位以待;在温州,2009年 8月份该地区职介中心的用工缺口占比 73%多,相比 2009年 6月 52%上升了 21个百分点。 编辑本段产生原因 首先,仔细地分析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人们不难发现,新一轮的“民工荒”并不是早期“民工荒”的简单延续,更多表现为因 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的用工反弹,这些企业忙活的大都是“短单”和“小单”,带有很强的季节性,这种情况究竟能够持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数。万一后续订单无法跟上,这些农民工再度被裁减,这对他们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一大打击。 其次,在媒体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