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2012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强芸 意境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是我国古典文论首创的一个概念,在一个努力表现精神世界的主情文学国度中得到了大力提倡,一直为我国文艺家探讨、发展并逐渐完善:先秦《易经》中提到的“立象以尽意”;《庄子·齐物论》中有关“自由之境”的讨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就有“意象”说和“境界”说之分;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格》中将诗境分为三个境界,分别为物镜、情境、意境。后又有文艺批评者提出“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诗僧皎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图)等意境创作见解。近代著名美学家王国维力提“内美”,提出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进一步深化了意境的理论。 意境发展到今天有多种不同概念和外延,“人们谈论的意境无外乎两大因素和一个空间即情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空间”①。我认为这种说法很独到也很精辟,文学作品总是要通过对时空镜像的提炼加工,情景高度融汇后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艺术境界。空间境界是意境的物质构成基础,这个境界又因想象成分的加入使境分为两个部分,“象”和“象外之象”,即前人所说的实境和虚境。“虚实相生,用有限来表现无限,体现最高宇宙本体的审美形态”②。从中体现出来更为广阔的价值: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交织使艺术的意蕴带有多义性、宽泛性、不确定性以及无限性。 由此,意境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韵律、韵味无穷四个方面。本文就意境的美学特征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将做一些阐述。 (一) 情景交融——意境的表现特征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是构成意境的基础。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风景是客观的,而人是主观的,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人与自然哲思的对话,处处打上了人类情感的烙印。文人们天性感情丰富,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风流倜傥的才子总会看出血泪来,随而时时念在心上,写在 ① 李颀:浅谈意境的流变 《文学教育(上)》 2008年第 5期 第 45页 ② 张少康: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 4期 第 114页 纸上。在这过程中,景物通过情思的赋予获得生命,情思也由于物化得到了抒发,二者不可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即所谓“景中情,情中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情景交融共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景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