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春节》展览文字方案前言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已沿袭传承 2100 多年了,持续的时间从农历十二月初八到第二年农历一月十五,长达 38 天,几乎每天都有特定的文化传承方式及其精神价值内涵。春节既展示了一年来劳动换取的丰盛的物质成果,又让人们充分享受节日文化活动的深邃迷人、寓教于乐。人们把累积了一年的兴奋释放出来,营造出喜悦祥和、普天同庆的节庆文化氛围,春节又被誉为“中国人的狂欢节”。春节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围绕春节展开的一系列古老而又漂亮的民俗文化活动,铭刻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演进及深刻的民族文化记忆,蕴含着崇尚礼仪、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爱国爱家、团结互助、继往开来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精神。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和对外沟通的日益扩大,春节也向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人对春节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提高。2024 年 5 月,春节被中国国务院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使世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春节文化,透过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礼俗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装饰文化、表演艺术和精神文明,感受中国人讲伦理、重感情、爱生活的传统美德,同时,看到一个开放、祥和、奋进的中国!祝福您岁岁平安!大吉大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春节的历史渊源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赏赐,要进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进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进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2. 春节的形成汉代是中国年节形成的时期。汉武帝时期,开始将春节固定在每年正月的初一,由此逐渐升华为民族节日。以正月初一为“年”,燃爆竹、换桃符、守岁等民俗也由此兴起,围绕春节的文化制造越来越活跃,仪式越来越完整。两千多年来依次延续并演化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