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庸》的性情思想讨论 程伊川曰:“《中庸》之书,是孔门传授,成于子思。”[①] 朱熹亦曰:《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②] 由此可见,《中庸》虽并非出自孔子亲笔,但是它却系统而完整地阐扬了孔门“中庸”的思想,是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自汉代至清代,各种《中庸》的单篇注释大约 150多种,足见中国古代学人对《中庸》的高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度重视。至南宋朱熹,成《四书集注》,将《中庸》归入“四书”,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必读的经典。朱熹曾经说过,青少年读“四书”,应该先读《大学》,再读《论语》、《孟子》,最后才能读《中庸》,因为《中庸》不仅重要,而且也是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所以,伊川曰:“《中庸》之书,其味无穷,极索玩味。”[③] 这句深有感触的话,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为什么呢?从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的角度来考量这句话,笔者以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庸》的性情之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实在是一篇值得我们仔细研读的奇文。一、由中庸而中和“中庸”一词,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证据来看,大约出自孔子的制造。因为孔子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又引孔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由此看来,孔子的时代,“中庸”之德已经成了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的重要原则。但是,中庸作为一种成体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思想的生发,却是非常久远的事情。《论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中庸》又引孔子之言称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后,孟子又有:“汤执中,立贤无方。”这都说明,早在孔子之前,有关中庸的一些思想已经出现了。在《尚书》中,这方面的证据也是很多的;1,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呜呼!今予告汝:不易!永敬大恤,无胥绝远!汝分猷念以相从,各设中于乃心。3,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4,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5,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日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