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VIP免费

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_第1页
1/4
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_第2页
2/4
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最新一期《半月谈》刊载《来自大城市的贫富差距调查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部分人真的先富起来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在我国各个社会群体利益格局被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分配不公现象日益突出,社会财宝分配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社区围墙区分贫富的“楚河汉界” 同为上海市的中心城区,静安、卢湾、徐汇、黄浦是繁华商业区和高档住宅区,而闸北、普陀、杨浦则集中了大批低收入人口。记者在当地调查时,连月均收入只有 XX 来元的司机都说:“闸北、杨浦,那是穷鬼住的地方!” 闸北区是上海市的“边缘区”,这里有大批砖木结构的老房子。在连片的“棚户区”里聚集了各种低收入者,如从边疆回来的知青、外来打工者等,他们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据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闸北区申领低保的人口占全区户籍人口的 3.6%,其中大多是失业者以及老人和孩子。而这里的“低保边缘户”是现有低保人口总数的三倍之多。 “工人新村” 无奈的历史轮回 位于上海闸北区天目中路 749 号的蕃瓜弄社区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上海的贫民窟,矮小的“滚地笼”挤满了大批无家可归的穷苦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产业工人的聚居区,面貌焕然一新。蕃瓜弄的变迁当时还作为典型写进了上海的小学教科书。 然而,今日的蕃瓜弄又变成了低收入人群聚居区。蕃瓜弄社区目前居住了 1680户居民,低保户有 178 户,占比超过 10%。蕃瓜弄社区干部告诉记者,社区 1964 年建成,上世纪 80 年代能住到这里的产业工人,大都是敲锣打鼓来的。因为当时能在这个小区分到房子的,一般都是厂子里的“五好工人”。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工人下岗越来越多,大批产业工人成为低收入人群。 社区居民李存荣今年 53 岁,是上海市铁路局的一名机车维修工,一家三口在 21平方米的房子里居住了 XX 年。记者看到,包括李存荣在内的三户人家共 8 口人,一起住在一套 51 平方米的房子里,共用厨房和卫生间。李存荣说,这个小区所有的楼房都是这个样子,杂乱、拥挤、肮脏,而且水费、煤气费一起算,日常矛盾很多。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尽管现在居住条件艰苦,但是回忆起当初分房时,李存荣还是很骄傲的。他说,这个房子是因为他妻子在上海市印染化工厂里表现好,于 1996 年时分到的。但是,他妻子王纪芬原来工作的企业 XX 年关门,几百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上海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一墙之隔两重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