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中国建筑业 杨宝明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 实体经济困难、温州老板跑路、鄂尔多斯房产商自杀、德班气候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又一轮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探底的概念越来越高,最先受中国泡沫经济恩惠的建筑业将同样率先遭受打击。 2012,中国建筑业风雨欲来,中国建筑业将受重创一蹶不振?还是图革新凤凰涅槃 —— 危机早已埋下伏笔 错过了 2009年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却埋下了更大危机的种子。短期的快感,往往会带来更长更深的痛,从 2011年开始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样的痛。 早在2008 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中国建筑业喊了一阵子“冬天来了”之后,迎来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盛夏。很多人以市场经济的思维错估了形势(典型代表是万科),没料到中国政府终以一己之力,以四万亿中央投资带动数十万亿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掀起一轮全国投资热潮,短期内缓解了当时国内和全球经济萧条的威胁,却给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房地产泡沫、通胀和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特别是耽误了本该早已启动的经济转型升级,导致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建筑业就是最典型的行业之一。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以一个更大的泡沫去缓解一个已经本身不小的泡沫,还要帮一下西方发达国家,过于托大,自身的危险度大大提高了。 2007 年中国正值宏观经济调控攻坚阶段,2008 年的全球金融风暴,迫使中国放弃初见成效的调控。在四万亿刺激之下,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地方政府、开发商开足马力大搞基建、大搞房地产,以房地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终带来2010 年发端2011 年疯狂的通胀。从2007 年至2011 年的四年,中国经济政策转了720 度,从调控到大力刺激再到调控。无长远战略考量,致使整个宏观经济饱受折腾,民营实体经济终于难以ho ld 住,内外因素夹击,大受挫折,元气大伤。 政策短期变化突然的结果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之名下,终于国进民退。政策、资源、项目向国有大企业倾斜,民营经济受到压制,整体经济活力衰退。 没有大量中小微型民营实体经济的支撑,高企的房产价格和物价只能成为刺穿中国经济机体的利剑。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投资总是中国经济的最爱,过度的投资最后结果是效率不高和经济转型难以启动,最终中国经济的这一轮回,只延迟了泡沫破灭时间,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现在逐步到了总结账的时候。 投资经济受益最先的建筑业无疑将处在风口浪尖上,处于上下游夹击的痛苦深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