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1 2 新题分类汇编: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文综2 5 .J 1 [2011·北京卷]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课标文综2 5 .J 1 [2011·北京卷] B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点。材料中“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说明了不同艺术形式在文化融合中促进了文化发展,B 说明符合题意。A、D 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C 说法夸大了民族融合的作用。故选 B。 课标文综2 5 .J 1 [2011·福建卷]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课标文综2 5 .J 1 [2011·福建卷] D 【解析】 本题以福州的三坊七巷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三坊七巷这一福州城市名片的信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自然生态状况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 D 项,排除 B 项。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排除 A 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排除 C 项。 课标文综3 5 .J 1 [2011·福建卷] 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 )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来源:学科网 ZXXK]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