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病人的護理鼻出血病人的護理鼻出血(Epistaxis)鼻科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可單純由鼻腔、鼻竇疾病引起,也可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但以前者多見。一、病因局部原因1、外傷a、鼻骨、鼻竇骨折及鼻竇氣壓驟變等損失局部血管或粘膜,b、挖鼻、用力擤鼻、鼻腔異物c、鼻、鼻竇手術或經鼻插管2、炎症鼻腔鼻竇炎症3、鼻中隔病變鼻中隔偏曲,糜爛,潰瘍,穿孔。4、鼻及鼻咽部腫瘤惡性腫瘤早期少量反復出血,晚期侵犯大血管可致大出血一、病因全身原因凡可引起動脈壓或靜脈壓增改、凝血功能障礙或血管張力改變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1、急性發熱性傳染病流感,出血熱,麻疹,瘧疾,鼻白喉,傷寒,傳染性肝炎2、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血管硬化,充血性心衰等。出血前頭痛,頭昏,血液往上湧。3、血液病凝血機制異常:血友病,血小板量或質異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障,雙側持續性滲血,反復發生。4、營養障礙或維生素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P,鈣5、其他肝腎慢性疾病,風濕熱,磷、汞、砷、苯中毒,長期使用水楊酸類藥物,女性內分泌失調。二、護理評估健康史發病前的身體狀況,有無鼻出血有關的局部因素或全身性疾病,有無家族史,有無接觸風沙及乾燥氣候的生活史,發病後的診治經過。二、護理評估身體狀況1.局部病因—多為單側鼻腔出血全身病因—多為雙側或交替性出血,間歇性反復或持續性出血2.出血量多少不一,可為涕中帶血,滴血,流血,血流如注。失血量達500ml時,可出現頭昏,口渴,乏力,面色蒼白。失血量500-1000ml時,出汗,血壓下降,脈速無力。若收縮壓低於80mmHg,血容量已損失約1/4。休克,可導致貧血。3.兒童及青少年出血多在鼻腔前下方的易出血區,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爾動脈從”或“克氏靜脈叢”中老年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後段的鼻-鼻咽靜脈叢及鼻中隔後部動脈,出血量多且較兇猛,不易止血。二、護理評估二、護理評估輔助檢查1、鼻腔檢查2、鼻咽部檢查3、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全身情況。心理-社會狀況病人和家屬的情緒和心理瞭解其對疾病的認知和期望三、治療要點鼻出血於屬急診。大量出血者常情緒緊和恐,予安慰,使之。張懼應給鎮靜採取局部治全身治相合的方法。療與療結三、治療要點(一)局部治療1、簡易止血方法出血量少,出血部位明確者手指捏緊病人鼻翼10-15分鐘冷敷,1%麻黃素棉片2、燒灼法反復少量出血且能找到出血點化學藥物燒灼,電燒灼,鼻出血鐳射三、治療要點3、填塞法出血較劇,滲出面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1、前鼻孔填塞:可吸收材料,凡士林紗條(不超過3-5天),止血棉棒,碘仿紗條(可延長填塞時間)2、後鼻孔填塞法3、填塞期間給予抗生素治療。前後鼻孔填塞三、治療要點(二)全身治療對於出血量大或行前後鼻孔填塞的病人應視病情使用鎮靜劑、止血劑、抗生素、維生素等,必要時補液、輸血、氧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四、常見的護理診斷/護理問題恐懼潛在併發症舒適改變自理能力下降知識缺乏五、護理目標病人情緒穩定,恐懼感下降;出血減少或停止,未發生感染或出血性休克;病人口腔粘膜濕潤,頭痛減輕;在護士的幫助下完成各種基本需求。獲得並掌握有關鼻出血的自我保健知識和技能。六、護理措施1、安慰病人及家屬,協助取坐位或半臥位,測量生命體征。通知醫生,配合進行止血出血,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2、遵醫囑給予抗生素及止血劑,必要時使用鎮靜劑、補液、輸血。3、監測生命體征,觀察鼻腔、口咽滲血情況及填塞紗條和後鼻孔紗球有無鬆動、脫落。4、鼻腔填塞可致血氧分壓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壓升高,老年及體型肥胖者注意監測血氧飽和度,並根據情況給予吸氧。5、創造安靜環境,可用冷水袋或濕毛巾敷前額,以減輕病人的頭痛症狀。六、護理措施6、協助病人漱口或行口腔護理,配合超聲霧化吸入,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7、鼓勵病人多飲水,進營養豐富易消化飲食,可少食多餐,忌辛辣、硬、熱等刺激性食物。8、鼻腔紗條填塞期間,每日鼻腔內滴入石蠟油4-6次,以潤滑鼻腔粘膜和紗條,預防紗條抽出時引起再次出血和加重疼痛。六、護理措施9、健康指導a、鼻出血時,囑病人勿將血液咽下,以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