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天人解一:阴阳五行这是黄元御先生对伤寒论的重要贡献的体现,我们先学习天人解,这样更有利于理解黄元御先生对这个先后天,气血生化的观念是比较有利的。黄元御先生呢,他这个对阴阳六气,还有五行的理解。以前看过河图的人都知道,就是说,基于生化的角度,就是说五行顺生,生化的角度来理解。应该前面就是:“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这是黄元御先生,就是说,关于阴阳变化分判,做的一个简单的陈述。关于阴阳如何分判呢?这一点,就是说,是一个比较难于理解的过程。需要靠大家仔细的思维,精思达到一定的境界,到一定的程度后,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先这样,通理上给大家讲讲。“阴阳未判,一气混茫”这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这个纷纭的世界之中,如我们思维变化,然后是周围事情纷杂的状态之中呢,都属于万物千奇百变的这种状态之中。这已经是一种万物奔腾的状态,要能归纳到阴阳,这之间需要有过程。内经上讲,“大之可外,小之一十百千”,这是阴阳的变化之道。阴阳呢,是我们先贤先圣对事物一个分判的方法。其实,就是说分判的一个名词吧。在周易《系辞》中,就讲到这样,“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这个万物纷杂各有不同,我们去用什么理解它?我们去用我们这个一心,我们用我们的意念,体会万物的不同情状,怎么去体会呢?就是说,简单分判为阴阳来体会。阴阳对事物初期的进行分判。这个阴阳的分判,不是对事物的分判,而是对我们一心的分判。这比如,我们体会这事物,怎么样体会?以事物相应合产生相应和产生共鸣,同气相求。另外呢,是一股寒气,你体会的时候,你也是一股收束之气来感应它。感应之后,然后这就是,我们是一个纯净的状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或者是一潭静水一样,来感应外在的变化。这时外在开散的变化,我们就会受到开散迹象的影响,也会有开散的波动。所以呢,这个阴阳是对从我们以一意测万物的角度来进行分判的。所以说,取类比象,开始对万物有所感应,然后去取类比象。“一气混茫,阴阳未判”,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状态。我们认识事物的状态能达到“一气混茫,阴阳未判”,这是一种泯灭2了对事物的分别与差别的判断。把我们平常对事物差别的这种判断,还有这种分别之心,先逐渐安藏起来,静息下来。这个时候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