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 ]自恋人格量表 -测测你的自恋程度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爱着自己,有的人过少, 有的人过多。 实事上爱自己的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动机, 心理健康的水平和人际关系。你会是拼命爱着自己的自恋者吗?你的朋友,家人,恋人,同事又是怎样的状况?填写这份由美国加州大学Raskin 教授编制的自恋人格问卷,来看看你和你认识的人会是什么程度的自恋者吧。[心理学词条 ]自恋弗洛伊德曾给出 “自恋” 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 兴奋的状态。 有这一表征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从里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当然小资不是这样的自恋喽)但科胡特 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 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自恋是一种借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 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借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阐述的。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 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 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 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 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 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 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 抑郁。《DSM-IV 》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