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VIP免费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_第1页
1/6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_第2页
2/6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_第3页
3/6
志愿军 60 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志愿军 60 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 : 我也不知该去怨谁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2.1 万多名志愿军官如果不回忆往事,吴春生和大他4岁的志愿军老战友张城垣都有一个安静和乐的晚年。书桌旁养着文竹、吊兰,久未换水的玻璃缸内,两条小鲫鱼怡然自得地摆着尾巴。一副老知识分子做派的吴春生,闲来就用小楷抄写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喜欢柏杨的书,”这位自行车厂退休工人说,“他敢说真话,一生遭遇与我很像。” 吴老曾是黄埔军校24 期学员,起义后加入解放军60 军,张城垣是他同一个军的宣教干部,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抗美援朝五次战役后期,他们所在的志愿军60 军 180 师陷入重重包围,饥寒交迫丧失战斗力后,两人先后被俘,他们的命运从此改变。从吴春生居住的河南安阳西行350 多公里到达山西垣曲,县城繁华区的一个高岗上就是张城垣家。 84 岁的老人如今的乐趣在12 个孙子孙女身上。他还会拄着拐杖,缓缓步行三里地,去照料一片种满茄子、辣椒的菜地,每天为家里带回几斤新鲜蔬菜。这些老人们的壮年时光多被耽误。退休以后,吴春生埋首著述战俘营回忆录《P.W.之蔓蔓》 (prisoner of war,即战俘 ) 。张城垣准备出一本50 万字的文集。两年多战俘营的经历早已远去,但带给他们的却是一生的影响。兵被俘,其中 7000 多人选择回国,包括吴春生和张城垣。多才多艺的吴春生被誉为“战俘营漫画家”,张城垣记得,他用锅烟灰调和酒精,在旧帐篷上画出讽刺叛徒的生动漫画。上世纪90 年代初,丹东重修“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收集展品,他们还一起赶到北京,复制出这批惟妙惟肖的漫画。身为 180 师《战士生活报》主编的张城垣在部队中负责气节教育,结果自己被俘了。和一些干部进入战俘营后不愿出头不同,张城垣经受了战场、刑场的考验,后来成为战俘营革命群众组织“共产主义团结会”的领导人之一。实际上,中国 1952 年就宣布承认《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在1953 年争取朝中战俘归来的《告被俘人员书》中说: “你们之中有些人在被拘留期间被迫在臂上刺字,写过某种文件,参加过某种组织,在对方战俘营中担任过职务,, 回到祖国后一律不咎既往。” 吴春生早就决定回国,他说: “我对‘新民主主义’充满向往,梦想着回家继续大学学业。”关在同一个战俘营内的张城垣想着自己无愧于祖国,回来肯定受表扬。然而战俘交换后,“归来人员管理处”下发的文件让大家惊醒: “共产党员是不能被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志愿军60军被俘人员坎坷人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