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文化文本进展思索企业文化文本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关注文本的由来、产生的原因以及文本体系的构成对我们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现状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企业文化文本的历史 讲到企业文化产生的历史,我们通常会从日本企业的崛起和美国理论界的关注说起。其实,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文化管理是非常发达的,并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简单。这种论断不是遵循将足球的发源追溯到蹴鞠、将企业管理思想寻根到《孙子兵法》的逻辑,而是切切实实从文化的概念、形式、内容、方法来看,确乎如此,所不同的是当时现代企业文化理论还没有出现。文化文本的进展即为明证。 1、计划经济时期的文化文本 基于企业文化四层次理论,企业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它必须是以社会文化的精华为依托和背景。这在计划经济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的文化文本、重要的文化理念都体现了行业特征以及社会主义企业的一般管理特征。 1960 年 3 月 22 日,毛泽东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发表,其内容是:坚持政治挂帅,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相结合共同解决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批语中宣告:“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这个带有高度政治色彩、21 世纪还被贴上后福特主义标签的企业宪法,实际上是一套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管理原则。 1960 年 2 月 20 日,中央决定开始进行大庆地区石油勘探会战,1963 年 12 月,周恩来自豪地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也随之形成。其核心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实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的豪言壮语:宁肯少活二十年,舍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讲成绩不要忘了党,讲荣誉不要忘了群众,讲缺点不要忘了自己等,也成为大庆的企业格言。事实上,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宣言(其内容不限于以上部分),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历史作用,证明她是我国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