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题二:词语(成语)理解与运用1.了解该考点的几种中考题型2.掌握几种解题思路与技巧教学目标:考点说明:•综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关于“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根据语境填空: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3.正确使用成语;4.正确使用关联词语;•5.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中考示例一:理解型•(2010.宜昌)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药材---------好,药才--------好。中考示例二:根据语境填空型•(2010宁波)根据语境及括号内的提示,填写合适的成语。(任选两个作答)•快乐是什么?孩子说,快乐就是和同伴一起搭积木并---A----(表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知疲倦);成人说,快乐就是和友人一起品茶而----B---(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老人说,快乐就是和家人一起共享---C-----(形容家庭之乐)。•我选:------,成语:-------;我再选:----,成语:----------。中考示例三:选择辨析型(2012江西)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综观近几年的江西省中考对词语理解与运用的考查,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的题型,分值为2分。选用的词语都来自六册课本中,尤其是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文下方进行了注释的词语,尤其以成语为主。试题材料有的是选自教材或改编自教材,有的是选自课外阅读材料中的语句。一、词语(成语)理解与积累•1.无所不为处心积虑孜孜不倦吹毛求疵•(注意词语的褒贬色彩)•2.不可理喻万人空巷望洋兴叹差强人意•(注意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3.鳞次栉比巧夺天工萍水相逢妙手回春•(有一定使用范围的词语)•4.事倍功半事半功倍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注意形近词语的差别)小试牛刀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D.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D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A.他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B.老师吹毛求疵地教导我们:学海无涯,只有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C.他望着八百里祈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祈蒙颂》一气呵成。•D.遮天蔽日的旋风席卷一切,似乎要毁灭任何敢于阻挡它们前行的障碍。B技巧一:审视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词语,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词语。否则,词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练习中的吹毛求疵、随波逐流)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企图掩盖战争罪行。小试牛刀:•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仙女湖的山光水色,在蒙蒙细雨中,隐隐约约,美如仙境,引人入胜。•B.长假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C.这也许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B.英雄民警黄升的事迹家喻户晓。•C.她讲得娓娓动听,妹妹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D.全国推选文艺新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A技巧二、审视词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词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词语的误用正是由于没有弄清其使用范围;有些词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使用就会出现问题。•如: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