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灵魂。”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整理制作:张国钦当仁,不让于师学习目标一、掌握本文重点字词、句式。二、进一步认识孔子形象。三、感受孔子师生关系。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一)给下列各字注音喟绥莞偃箪牖恸kuìsuíwǎnyǎndānyǒutòng(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知通智道通导说通悦矢通誓君子一言以为知道之斯行子路不说夫子矢之(三)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叔孙武叔毁仲尼无得而逾焉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仰之弥高如有所立卓尔子之武城子哭之恸诽谤超越损伤只,仅仅;表明更加卓越、突出的样子动词,往,去极度悲痛(四)分析下列特殊句式吾无隐乎尔是丘也当仁,不让于师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乎尔”介宾结构后置判断句“于师”介宾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句一、作为老师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二、孔子眼中的优秀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质?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品味、探究】品味文章内涵,进一步认识孔子的形象结合课文内容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一、作为老师的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弟子眼中的孔子(二)孔子的自我评价(三)孔子对待弟子的行为(一)弟子眼中的孔子•子贡眼中的孔子:•颜渊眼中的孔子: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总结:学识丰富、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无法超越。(二)孔子的自我评价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总结:谦逊、执着、努力追求,光明磊落,不隐瞒、不背道(三)孔子对待弟子的行为当仁,不让于师前言戏之耳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天丧予,天丧予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总结:具有平等思想,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活泼不教条二、孔子眼中的优秀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质?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他是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学生,虽生活艰辛,但品行卓越。这里孔子借赞扬颜回的机会,再次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颜渊其人好学——学而不已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悟性高——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品行高尚——安贫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尊重与敬仰(学生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