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和抗真菌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基本要求第一节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and Antibacterial Synerists)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学说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尤其是作用机制的阐明,开辟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通过对其副作用的研究,又发现了利尿药和降血糖药。目 前 临 床 上 使 用 频 率 对 高 的 磺 胺 药 物 是 磺 胺 嘧 啶 (Sulfadiazine)和 磺 胺 甲 噁 唑( Sulfamethoxazol),关于其作用机理为磺胺类药物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对氨基苯甲酸( 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了细菌的酶系统PABA利用, PABA 是叶酸的组成部分,叶酸为微生物生长中必要物质,也是构成体内叶酸辅酶的基本原料。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与二氢蝶啶焦磷酸酯及谷氨酸或二氢蝶啶焦磷酸酯与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合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四氢叶酸,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叶酸辅酶。由于磺胺类药物和PABA这种类似性,使得在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中,磺胺类药物可以取代PABA位置,生成无功能的化合物,妨碍了二氢叶酸的生物合成。二氢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还原为四氢叶酸,后者进一步合成辅酶F。辅酶F 为 DNA合成中所必需的嘌呤、嘧啶碱基的合成提供一个碳单位。人体作为微生物的宿主,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四氢叶酸,因此,磺胺类药物不影响正常叶酸代谢,而微生物靠自身合成四氢叶酸,一旦叶酸代谢受阻,生命不能继续,因此微生物对磺胺类药物都敏感。本机理开辟了抗代谢学说,所谓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 被 利 用 , 或 掺 与 生 物 大 分 子 的 合 成 之 中 形 成 伪 生 物 大 分 子 , 导 致 致 死 合 成 ( Lethal Synthesis), 从 而 影 响 细 胞 的 生 长 。 抗 代 谢 物 的 设 计 多 采 用 生 物 电 子 等 排 原 理( Bioisosterism)。代谢拮抗概念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及抗癌药物等设计中。甲氧苄啶(Trimethoprim)是在研究5- 取代苄基-2 ,4- 二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时发现的广谱抗菌药。它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二氢...